close

10.jpg       

是說拍攝器材很隨便所以拍出來的照片也……哈哈 ,隨意啦。

上個週末我把文化局發行的「文化快遞」來回翻看了一遍,挑選出有興趣的展覽和表演,並按照時間列成表格。「腦的肖像│洪詩婷個展」位居第二,因為2/17展覽就結束了,所以我把握週日悠閒的下午到台北數位藝術中心觀展。

作者洪詩婷老師為台灣新銳導演,2003從師大美術系畢業後到美國洛杉磯南加州大學就讀喬治盧卡斯電影學院動畫學系研究所,詳細的資料網路上都有,我就不贅述了。

9.jpg    

《維奧拉 : 小巨人旅行房間的意義》

本展的第一件作品VIOLA : The Traveling Rooms of a Little Giant (2008)《維奧拉 : 小巨人旅行房間的意義》是她的首支電影,初試啼聲就榮獲美國影藝學院( AMPAS )學生奧斯卡金獎,更登上2008年奧斯卡雜誌《 Academy Report 》封面。

VIOLA : The Traveling Rooms of a Little Giant《維奧拉 : 小巨人旅行房間的意義》全片約八分鐘,在Youtube就能搜尋到。但是在精心佈置的展場裡觀看別有一番風味,除了大銀幕之外,在生活中我們很少能找到一個那麼安靜的場所,專注的欣賞一支靜謐的超寫實電影。我回家之後又把這支影片看了幾遍,但就是無法抓回在展場時的感受。

8.jpg  

影片用充滿想像力超現實的手法呈現一個女孩的人生旅程,一開始她坐在一只白色皮箱上,身邊圍繞著一群看起來像花朵的紅鶴(聽說那是她的同班同學),她起身踩上一只只小學學童用椅,隨著風景的轉變,她也慢慢蛻變成長。

展間布置的和影片的第一個景一樣,地板鋪上假草皮,並巧妙的安排一張張學童用椅,從最尾端向前看,觀眾席就像電影畫面的延伸。

我入場時,只有我一個人觀展,電影又剛好播到女孩成為女人遇見男人的橋段,黑白的色調,詭異的寂靜,讓我頗緊張,以為會有很多詭異的畫面,坐立難安之際,我只好一直換位置,反正不會影響到別人(因為沒有別人),走來走去的同時,聽見鞋子摩擦草皮沙沙作響,突然覺得很有趣,因為影片很安靜,自己發出的噪音好像也成為展覽的一部份,感覺在那十分鐘內,有一瞬間,我和旅途中的維奧拉擦身而過。

7.jpg

在維奧拉向我們展示她的生命之旅的同時,《維奧拉》這支影片已經環遊全球一百多個國際影展展出,還獲得十多個獎項以及近二十項提名。

 

《希望的夢遊》

每當《維奧拉》播完一輪,隔壁展間就會傳來優美的歌聲,讓我很想過去一探究竟,但是我還是在第一展區多停留了一下,想嘗試不同位置,也想再仔細觀看《維奧拉》的旅程,因為每次到黑白橋段時,我都無意識的轉向別處,那邊真的有點小獵奇……

不過當我真的進入第二展區時,卻是馬上低頭看鞋,我的天,滿地都是沙……而我又剛好穿塑膠洞洞鞋,所有的沙塵跑進鞋裡,這到底是……

不過來不及想這到底在搞甚麼花樣時,影片就開始了,The Waking Sleep《希望的夢遊》是洪詩婷老師2013年的作品,幫葛萊美提名歌手Katie Herzig拍攝的歌曲MVYoutube同樣也能找到。

5.jpg

這首歌真的非常好聽,像是清醒也像是沉睡,帶觀眾進行一場夢遊的體驗。

歌詞在此

The Waking Sleep

For my soul to reach you
Must I always bleed
For my heart to feel you
Must it always beat

Even the waking sleep...

I know time's a wasting
It is chasing me
While the ice is melting
Into the sea

Even the waking sleep...

I know there is a purpose
I know there is an end
I know you are worth it
Will I rise again

There's a bridge that's burning
And the water's near
I see you hurting
And I watch in fear
Will I watch you burning
You I love so dear

Even the waking sleep
Even the waking sleep

抱歉,翻譯無能,哈哈哈。

所以說為甚麼展場滿地都是沙呢?後來我看了一旁的告示牌才發現,那些不是沙是木屑,我從地上抓起一把,真的比沙很輕許多,而且還滿好聞的。展間的座椅旁還提供了兩大袋木屑,以及ㄧ大罐痱子粉,很詭異的展場道具吧,ㄧ進來還以為「施工中」呢。

3.jpg  

跟前一個展間獨白意味濃厚的solo燈不同,這個展間的燈光像光刀一樣將房間切割成數塊。它提供木屑和痱子粉就是希望觀展者可以隨意抓起一把灑向光與光束的交接處,欣賞顆粒在空中飄動的景象。這雖然不是甚麼新鮮事,但因為收拾起來很麻煩,所以我們平時根本沒甚麼機會可以玩這種遊戲。於是,在無人的展間裡……我就一個人隨著音樂愉快地東奔西跑,四處潑灑木屑和擠壓痱子粉的罐子,然後痱子粉就被我用完了……(抱歉,接下來的觀展者)不過我真的玩的很愉快。

燈光下,木屑像一隻隻有生命的蟲,循著一既定的軌跡在空氣中飛翔。

燈光下,痱子粉像巫師的祕咒,輕輕的漂入空中。

配合著百聽不厭的歌曲,在這個展間就可以搞好ㄧ陣子了。(好吧,可能只有我會這樣……)

1.jpg

 

Portrait of Brain

第三件作品與總展覽同名,也是這次的新作《Portrait of Brain》腦的肖像,這個展間需要工作人員管控,ㄧ次只能進去一個人,工作人員還會提供一支錄音筆,要觀者進去欣賞的同時,把感受錄下來。我一開始還以為那是導覽器呢……每次看展都是等待人家給東西,現在要自己吐出東西來還真是窘……

進了展間後,我就只有「哇嗚」,和前兩個作品一樣有特殊的空間陳設,只是這次沒有影片。ㄧ條階梯從門口通至房間中心,隨著階梯往上走,在我們底下的是水池,房間中心擺著一張和第一展間一樣的小學學生用椅,房間上半部則用各種顏色的線相互交錯,我們像誤闖了熱帶雨林巨型毛蜘蛛的家,而那張看起來孤單卻又充滿力量的椅子,就霸道的佔據在蜘蛛網下方,讓我不禁覺得小學學童用椅是世界上最會說話的ㄧ把椅子……

6.jpg 

(澄清一下,上圖是第一展間的椅子,只是想說明它有多會說話XDDD)

 

我對藝術沒有研究,但「腦的肖像」這四個字就字面上來說,應該就是腦子的模樣,每ㄧ件藝術品都是藝術家腦中幻想的實體展現,而驚人的藝術品通常是中性的,每個人觀看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面貌。

所以我把這個展間當作我自己的腦袋裡的世界,而我老早就想進做類似的事了,每次只要身體不舒服,我都在想,如果我能縮小到不適處看一看究竟發身什麼事,那該多好,雖然是個無俚頭的想像,但我沒記錯的話好像真的有類似的美國卡通……ㄧ個膠囊和白血球合作解決身體疑難雜症的冒險故事,編劇真是太令人驚奇了……

回歸正題,由於這層的想像,進入這個展間時意外有一種回家的感覺,不過不知道為甚麼我不敢坐上那張椅子,上面明明就沒有寫博愛座(啥?),或者是那個位置磁場太強大了,我覺得坐下會有種位高權重的感覺,太詭異了。

這個展覽給我許多特別的體驗,空間陳設讓影展的層次提升,觀眾可以置身在展品中,暢遊在影片中。更重要的是多認識了一位台灣導演、藝術家(看展前,其實我不認識她),上網去看她其他的作品也都很棒,期待她接下來的新作品。

資料來源:來自維基百科、Youtube。

arrow
arrow

    柏力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